男女主角分别是何员外谢大牛的现代都市小说《明末逐鹿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明末逐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明末逐鹿》,现已上架,主角是何员外谢大牛,作者“明末逐鹿”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不由一脸的心疼:“翊哥儿,今天你都累了一天,赶紧回去休息吧。”“翊哥儿,我让你姐夫送你回家去,看把你累的,要是爹娘知道你在我们这里干活,祖母怕是会打死我哩。”公孙二姐说到这里,心虚之余也不觉咧嘴笑了起来。“是哩,翊哥儿我看你明天就在家歇息,要真让爹娘知道,我们只怕真是连家门都进不了。”公孙大姐先前没有多想,现在被公孙二姐提醒,也是一脸后怕,她可是知道小弟在爹娘和祖母......
《明末逐鹿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不但一炮打响,更是赚了一大笔银子。公孙翊猫在厨房一直忙到入夜,差点没把他累垮,不过接下来他又过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瘾。
因为第一天醉香楼的流水竟然高达一百五十两银子,除去菜肴人工费用,仍然有七十两银子的纯收入,而这一百五十两银子,自然不是银锭,而是五花八门的各类钱币,所以让公孙翊整整数了大半个小时方才清点完毕。
“天啊,翊哥儿,今天我们真赚到七十两银子?”公孙二姐正是游飞的媳妇,当年游飞同样给了十五两聘礼才娶了她,但由于公孙家窘迫,所以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回礼,为此让公孙二姐在游家同样遭受不少非遇,以至于公孙二姐对父母颇为怨念。
对于公孙翊这个弟弟,她也远没有公孙大姐这般亲近,但这段时日公孙翊的表现,以及今天酒楼开业的大丰收,自是让她多年的不平心理总算安定了下来。
即便是见过不少钱的公孙大姐也是一脸兴奋,不过在看到一脸疲惫的公孙翊时,她不由一脸的心疼:“翊哥儿,今天你都累了一天,赶紧回去休息吧。”
“翊哥儿,我让你姐夫送你回家去,看把你累的,要是爹娘知道你在我们这里干活,祖母怕是会打死我哩。”公孙二姐说到这里,心虚之余也不觉咧嘴笑了起来。
“是哩,翊哥儿我看你明天就在家歇息,要真让爹娘知道,我们只怕真是连家门都进不了。”公孙大姐先前没有多想,现在被公孙二姐提醒,也是一脸后怕,她可是知道小弟在爹娘和祖母心里那就是心肝宝贝,岂能看到他在这里做庖厨的事。
“二位姐姐,你们就别在这里杞人忧天了,这事只要你们不说,爹娘他们不会知道的。还有我可以自己回家,姐夫他们今天应酬,可都醉了,岂能再叫醒他们。”公孙翊说罢,叮嘱她们把银子放好,这才转身从后门离开了醉香楼。
三月的新城,桃李争艳,空气中到处飘扬着花香味。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流水虽然高达一百五十两,但这并不是常态,也仅仅只是全城的乡绅豪富捧场而已,接下来的营业额才是正常的经营收入。
这不第二天一天的流水只有八十两,第三天更是降至六十两,之后也就徘徊在六十两流水收入,即便如此一天下来,除去各项开支,收入依旧能够达到二十五两银子,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也足有七百余两,这笔收入在新城来说,也算是不菲了。
当然这笔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巨款,但在公孙翊看来,还真算不了什么,甚至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些小钱而已。
醉香楼的生意步入正轨,公孙翊也到了启程的时候,因为四月十三日就是府试的日子,虽然新城距离建昌府也就两天路程,但他父亲公孙季却在四月一日就催促他启程。
公孙季甚至还准备陪同他前往建昌府考试,但公孙翊一个两世为人,年龄加起来都比公孙季还大的人,岂能同意父亲陪考,为此他可是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公孙季的念头给说服了。
“翊哥儿,到了建昌就去你二姑家,别跟她客气,就说是奶奶说的。”这是奶奶陈氏的叮嘱。
“翊哥儿出门在外,记得要吃饱穿好,千万别委屈了自己。”母亲谢氏在说这话时,更是偷偷塞了一个银袋子给公孙翊,虽然只有不到几钱银子,但这可是谢氏多年省吃俭用抠出来的,目的就是留给公孙翊使用。
不等公孙翊拒绝,谢氏就按住公孙翊的手,却是难得的板着脸道:“叫你拿着就拿着,到了建昌府,考完试后去看看你三姐,还有你大姐的孩子成儿,到时候手上有钱也方便不是。”
“爹,娘,祖母那我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面对家人不舍关切的目光,公孙翊的心一下子变得暖暖的,心中更是暗暗发誓,今生一定要好好守护家人,让他们都过得幸福快乐。
虽然大姐和二姐没来送行,但前一天晚上,二人早早就各自塞了十两银子给公孙翊,而大姐夫谢大牛和二姐夫游飞早早就雇佣好了一辆马车。
“翊哥儿,这是老把式,你去建昌府就坐他的车就是,路上有什么需求跟他说便好。”游飞亲自送公孙翊来到东门口时,先是叮嘱了一番赶车的老把式,接着又对公孙翊说道。
“有劳姐夫了。”公孙翊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行啦,自家人不用客气,在此预祝翊哥儿高中案首。”由于酒楼生意红火,游飞如今对于公孙翊自然更加上心。
说起来今年新城通过县学第一场考试的童生,竟然只有公孙翊一人,不过这在新城历史上倒也不是特例,有些年景甚至一个童生都没有。当然有些年景甚至多达十几人,所以这事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
建昌府正是大明益王驻藩之地所在,第一代益王朱佑槟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六子,到如今已经传到第八代,这一代的益王朱慈炲是在崇祯九年袭封。
公孙翊的记忆中,他幼时爷爷公孙安多次跟他提过与益王前往进贡朝会之事,也就是这一代益王之父朱由木,而他的祖母早年也是益王府的侍女,所以说他们家跟老益王一家还是颇有渊源的。
不过老一辈去世之后,彼此自然也就没有了交情。建昌府作为益王驻藩之地,繁华程度自然不是新城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建昌府还是太医院药材供奉之地。
所以建昌府又有灵药福地之称,时人甚至有歌谣传唱: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可见建昌灵药福地之名。
建昌府的城郭东西长三十里,南北二十余里,巍然耸立的城墙,巡防查阅的兵丁,让人不觉有种大明朝廷本该如此的威严。
公孙翊有童生文牒,自然是很容易就进了城。走进建昌城内,只见沿街店铺林立,人群喧闹,足见繁华。
公孙翊前身多年前来过建昌府二姑家,现在已经过了几年,但他依稀记得是在城南,具体哪条巷子还真有些记不住了,不过赶车的老把式却知道地址,这不直接把公孙翊送到了二姑家大门口。
公孙翊的二姑可不是千金小姐,相反她是个巾帼女子,从小就跟老爷子公孙安习武,用老人家的话说,此女尽得他的真传。
而公孙二姑能够嫁给大商人李旻,自然也是源于一次施救,当年李旻在新城收药,在山间遇到野狼幸亏公孙二姑遇到搭救,否则李旻早就葬身狼腹了。
也正是这样公孙二姑就跟李旻认识并结合了,这些年来夫妻感情也甚好,二姑给李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乐,小儿子李武,也都学习了武艺,如今也继承了家业,开始跑商做起了生意。
高大的宅院门被公孙翊敲开后,正在家里等候公孙翊多时的公孙二姑得知消息,自是第一时间就迎了出来。
“二姑姑,侄儿有礼了。”公孙翊见到二姑的身影,忙立足躬身作揖见礼。
“乖孩子,快快请起,让姑姑好好看看。”公孙二姑一脸喜悦之色端详了好一阵,才含笑道:“长高了,壮实了,好,好啊。”说罢还不忘伸手拍了拍公孙翊的肩膀,以探视公孙翊的体魄强度。
这一连两掌落下,公孙翊只感觉肩膀隐隐作痛,但却不得不笑脸相迎,他这算是领教了这位姑姑巾帼之风了。
夜里的新城街道冷清而又安静,游飞提灯笼与公孙翊并肩而走,原本公孙翊是想独自回家的,但游飞坚持要送,他自是不再推辞。
“姐夫,咱们这边可有土芋,番薯,番玉米,番辣椒,还有花生这些农作物?”来到大明朝大半个月,公孙翊却没有见到这些后世常见的食物,但他却记得这些农作物应该这个时代已经传入中国,之前在村里问过一些村人,但却没有人知道他所说何物。
“呃。”打了个一个酒嗝的游飞,寻思着念了一遍公孙翊所说的农作物后却摇头道:“你说的这东西是哪里听来的,我怎么都没听说过。”
“哦,或许是因为我们这边太偏僻了,这些东西还没传播到新城吧。”公孙翊失望的点点头,又问道:“二姐夫可知道泉州府?”
“泉州府不是在福建吗?翊哥儿问那里作甚?”游飞今天是真发现公孙翊变化好大,不但话多,还总问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那你可知道我们这边是否有行商的走泉州?”公孙翊并没有回答游飞,而是再次追问了起来。
“据我所知咱们新城可没有这样的商号,不过建昌府应该有。”游飞先是摇摇头,接着道:“你二姑爷就是建昌知名的大商人,汝何不问问他,他或许有去那边的途径。”
游飞说起二姑爷,公孙翊豁然想起自己的二姑家可不就是建昌府有名的药材商人嘛,据说他家的药材生意已经做到南直隶,那可是建昌有名的药材商人。
“嗯,我赶明儿差人送一封信给李乐表兄问问看。”公孙翊口中的李乐自然是他二姑家的儿子,也就是他的表兄弟,两家离的有些远,所以二姑一年也就来一次新城,但每次来还是会给家里带一些礼品,私下二姑也接济过祖母一些银钱。
“翊哥儿,咱们打算开酒楼这事岳丈可否知道?”游飞眼看家门在即,忍不住问了起来。
“这事我会跟阿爹讲明白,姐夫不用担心,另外你也无需担心我会耽误童试,关于童试我已经成竹在胸,这次必可应试。”公孙翊这话自不是夸口,而是真的有把握。
“若是如此,那是再好不过,明日我和大牛哥就会着手安排开店事宜,你就负责教导你大姐和二姐庖厨便是。”游飞见公孙翊如此有把握通过童试,也是精神一震,只要公孙翊能够通过童试,那么公孙家的窘迫也必然可以得到缓解。
毕竟如今公孙翊才十四岁,正所谓莫欺少年穷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要是哪天公孙翊再高中举人,亦或者进士的话,那他在县衙的日子以及前途自然会更好。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公孙翊依旧凌晨就开始复习四书五经知识,清晨便跑步锻炼,并重拾早年爷爷公孙安教导他的剑术以及弓箭射术,可惜家中没有马,不然他还可以强化一下骑术。公孙翊本尊虽然没有骑过马,但后世的他却马术还不错,因为他们古董交易所曾经在蒙古寻找过成吉思汗(的)墓地,所以在蒙古大草原上足足待了一年多,自是把马术给学会了。
白天的时间公孙翊主要待在大姐夫家,教导大姐和二姐厨艺,同时学习的人还有大姐夫和二姐夫家的好几个亲戚,这些人都是以后的帮厨,也可以培养起来将来做大厨。
谢大牛的老娘本来对于公孙翊可是没好脸色的,但在吃了公孙翊做的的几道菜后,这个毒舌老妇人,自是客气了不少,当然主要还是游飞这个捕头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
公孙翊做菜做的好,自然跟他后世独自跟养大他的奶奶有关系,后来又是孑然一人,唯一的爱好也就是学做菜犒劳自己,日久天长自然练得一手好厨艺。
公孙翊甚至打算酒楼开业前期,自己可以偷偷去酒楼帮忙,等大姐她们彻底掌握手艺之后,他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又是一天忙完之后,公孙翊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公孙季在门口徘徊,显然父亲是在等他归来。
“父亲,可否吃过饭了?我这里有从大姐那带回来的肉食要不要品尝一下?”公孙翊不等公孙季开口,抢先笑着问了起来。
“已经吃过了,你把菜给你娘,然后到我房内来下,我有话要问你。”公孙季说完便转身回了房间。
“娘,我给你带了一些好菜,你赶紧尝尝。”来到厨房,公孙翊见母亲正在收拾厨房,忙把酒菜放在桌子上招呼着母亲。
“娘已经吃过了,留着明早给你奶奶和父亲吃。”谢氏看到儿子乖巧孝顺,自是满脸的欣慰。
“娘,这个鸡腿是我特意给你留的,你赶紧吃了,不然我可不走,父亲还在等我呢。”公孙翊拿着一只炸好的鸡腿,硬是送到谢氏手中,一副你不吃就不走的架势。
“好,好我吃便是。”谢氏苦笑一声,道:“今天你父亲问娘,说你天天白天出去,晚上才回来究竟在做什么,你说你天天去大姐家里,究竟在干什么啊?你可别连累你阿姐,她那个公婆可不是好相处的人,莫要让你阿姐为难才好。”
“娘,这事我去跟父亲解释,您不用担心,我姐她欢迎我去呢。阿娘,咱家的水田我迟早会买回来的,您就等着孩儿的好消息吧”公孙翊笑着说了句,走出门口时再次道:“娘,鸡腿赶紧吃了,可不许剩下,不然孩儿可不高兴。”
“傻孩子,娘吃还不行嘛。”谢氏看着乖巧的儿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儿子真的是长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好,又懂事体贴,让她充满骄傲自豪。
“爹,是不是要考儿子学问?”公孙翊明知故问站在公孙翊的书桌前,笑呵呵的询问道。
“你个臭小子,少给我打岔,说说你这大半个月天天跑你大姐家究竟做什么?”公孙季板着脸的样子,自认为严肃,但对于公孙翊来说一点杀伤力都没有。
“爹,孩儿如果说是跟大姐夫学杀猪,您会不会打死我啊?”公孙翊打趣的问道。
“你敢?”公孙季闻言声调立刻高了三分,顿时气急败坏了起来。
“爹,爹,您老别生气,孩儿逗您呢,其实我近来梦到食神彭祖托梦给我,说他老人家的菜谱失传了,希望我能够给他传承一下,还说只要我把手艺传下去,这次童试必然保佑我应试通过,为此孩儿不得不答应他老人家不是?”公孙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硬是把公孙季唬的一愣一愣的。
公孙季并不是一个善于变通之人,这会见公孙翊说的正经,虽然也是将信将疑,但一时却也不知该如何责罚儿子,好一会他才道:“彭祖神仙真答应保佑你通过应试?”
“这话自然不假,孩儿自信有他老人家保佑,此次应试必可通过。”公孙翊知道老爹心中真正在乎的还是他能不能中秀才,其它的问题压根就不是问题。
“真的可以?”公孙季脸上带着三分期望。
“爹,孩儿五岁便启蒙,十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八股文章烂熟于心,区区州府应试何足道哉?您老放一百二十个心,到时老爹您自己还需要多多研习,孩儿还期待您下次高中举人呢。”公孙翊奉承着忽悠老爹道。
“公孙季,本员外今日特意来通知你,自今日起汝家的五亩水田,必须全部给吾用来抵你这几年欠下的债务,若是没有意见,就把田契拿出来画押吧。”大清早的何家村上,随着何员外的讨债声,引得左邻右舍纷纷注目。
面对何员外的讨债,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公孙季,只得卑躬屈膝的讨好道:“何员外,还望看在我女婿游捕头的面子上,再宽限一年,只要今年我儿高中秀才,来年定会还上债务。”
“哼,要不是看在你女婿的份上,本员外去年就把你家的水田拿来抵债了。至于你那病恹恹的儿子,咱可是听大夫说了,只怕没什么时日好活了,汝还指望他高中?”何员外冷哼一声,不耐的道:“这几年你欠下老夫共五十两银子,老夫连一厘利息都不曾收过你的,汝当真以为是你面子大?鸟,那是老夫看在你女婿以及汝家小儿有几分读书天分上的,汝莫非还不知足?”
“我画,我画押便是。”面对何员外的冷嘲热讽,以及吃瓜群众的嘲笑声,公孙季一脸羞愧的低下了头。
“哼,算你识相。”何员外看着手中的田契文书,满意的扭身离去。
“唉。”公孙季长长叹了口气,推开身后的柴扉门,看着茅屋门口站着的老娘与妻子那苍白的脸色以及绝望的眼神,他只得搓搓手,道:“娘,饿不着的,儿明儿就去州府找份活干便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老夫人陈氏摇了摇头,对于自己这个一心扑在读书上,结果读成书呆子的儿子,作为母亲的她,也只能摇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孩儿他爹,耕地没了,咱们一家吃啥啊?你怎么能把耕地拿去抵债啊!?”妻子谢氏一脸哀叹喊了一句,发了疯似的冲进了屋内,把桌案上的书籍扫落在地上:“叫你读书,叫你读书,读来读去读到饭都饭都吃不上了……”
“阿娘,阿娘,你就别怪阿爹了,今后孩儿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躺在床榻上的公孙翊,自从上次童子试之后便一直在生病,尤其自从前天昏迷过去后,一直都没有醒来,请了几个大夫都说沉睡已久,怕是难以活命。
“翊哥儿,翊哥儿醒了……娘,娘,翊哥儿醒了……”看到床榻上的公孙翊突然坐了起来,谢氏惊愣之下,一脸狂喜的朝门外喊道。
“孙儿,孙儿,你算醒过来啦,你可吓死祖母咯。”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妇人陈氏,完全是三步并两步的冲到床榻前,一脸高兴的拉着公孙翊的手,满眼都是浓浓的怜爱之情。
“祖母,让您担心了,这都是孙儿的不孝。”公孙翊歉意的看着眼前的奶奶,说起来此刻屋内的奶奶,以及阿娘阿爹,严格意义上都不属于公孙翊的亲人。
“翊哥儿,饿了没,感觉身体哪里有没有不舒服?”阿娘谢氏这会忍不住插嘴关切的连连询问道。
“咕。”说起来已经昏迷好几天,今早就已经醒来的公孙翊,此时自然是饥饿的,这不肚子都直接发出了抗议声。
“阿娘去给你煮鸡蛋。”谢氏见状,自是急匆匆去了厨房。
“祖母,没事的,耕地没了,咱们再买回来便是,孙儿一定不会让你们饿着的。”公孙翊看着眼前这寒酸的茅屋,却并没有灰心,反而激起了内心的斗志。
“嗯,祖母相信你肯定比你阿爹有出息。”老夫人陈氏高兴的点头之余,却忍不住瞪了站在门口的儿子公孙季一眼。
面对老母的白眼,公孙季也只能讪讪一笑,儿子肯定比他有出息这点他还是承认的。今早何员外为什么突然来要债,还不是得知自己儿子命不长久,才会这般欺压羞辱自己。
公孙季有三个女儿,但只有公孙翊这么一个小儿子,所以他从小对这个幼子是寄予厚望的,从五岁就开始给他启蒙,转眼九年过去,儿子也是不负所望,在今年的童试第一场中就成功考过,获得两个月之后的府试资格。
虽然儿子从小读书用功,但却从小体弱多病,虽然一直调养,却没有什么起色,为孩子的健康全家上下也是操碎了心。
早些年公孙季的父亲公孙安在世时,还天天拉着孙子练武强身,希望他健康成长,要知道老爷子早年可是益王府护卫教头,弓马娴熟,武艺绝伦。
后来在一次意外中,为救益王家人而受伤致残,这才离开王府在新城安家定居了下来。原本在老爷子的调养下,孙子的身体也有了一些起色,但三年前老爷子病逝,这不三年荒废下来,孩子的身体又虚弱了下来。
作为一个老秀才,公孙季虽然自诩学富五车,但连续多年数次乡试不中,加上又不事生产,导致浪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以至于家中生活十分拮据。如今公孙季所有的希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够通过童试,只有儿子获得秀才身份,再高中举人的话,他们这个家的拮据局面才能真正扭转。
就在公孙季站在门口遐想之时,公孙翊在祖母的搀扶下,却是从床榻上下地站了起来,今年十四岁的公孙翊,虽然脸色苍白消瘦,但个头却不矮,差不多有六尺出头。
苍白的脸庞虽然看起来有些亚健康,但公孙翊的五官轮廓却是菱角分明,剑眉星目,生就一副俊逸相貌。
“阿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点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今日家中的窘迫,非是您之过,您也无需过于自责,孩儿今后也会努力上进。”公孙翊刚才虽然在床榻上,但实际篱笆墙外的催债声他却听了一个清楚。
“翊哥儿真是长大了,好,好啊!”得到儿子的鼓励,公孙季即便已经四十岁的大男人了,眼眶中忍不住湿润了起来。
看着公孙季感动的神情,以及祖母慈祥的目光,公孙翊不由暗忖道:“如果他们要是知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而只是占据这具身体得灵魂的话,怕是一定会把自己当怪物赶出去吧。”
事实上眼前的公孙翊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准确的来说他是一个数百年后的华夏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平平稳稳的,直到加入了一所古董交易所工作,他的人生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至于为何会穿越,而且还是灵魂附身成为公孙翊,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他随古董交易所的一群同事偷偷下了一座传说中的神仙墓地,结果意外中了机关,以为必死无疑的他,醒来就发现自己附身到公孙翊的身体内,而且融合了这具身体所有的记忆与思想。
实际上昨天下半夜他就迷迷糊糊的醒来了,但因为刚刚融合身体的关系,他一直有些昏昏沉沉的,直到刚刚不久,他才彻底缓过劲来。说起来眼前这幅身体发现这副身体确实虚弱到极点,要不是自己魂穿过来的话,只怕这小子估计真的离死不远。
通过本身的记忆,公孙翊发现这幅身体之所以这般虚弱,主要是长期缺乏锻炼,加上厌食和贫血等原因,是导致这副躯体垮掉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些问题,对于穿越者公孙翊来说,自然不是问题,他前世读大学时就加入过散打社锻炼,身体素质自然是过硬的,而且后来进入古董交易所工作的十余年当中,他有幸读过汉代时期留下的黄帝内经孤本,从而学了一套养生之法,所以只要给他时间,他自信很快就能把身体给调养健康。
随后几天,公孙翊便开始加强身体锻炼计划,虽然眼下这个家徒四壁的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但眼下公孙翊这副娇弱的身体也根本支撑不了他去赚钱。
晨跑无疑是初步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跑在夯土路面的驿道上,公孙翊摇头苦笑一声,口中不由喃喃自语道:“崇祯十年二月十九日,这还真是太平盛世的余晖啊。”
通过几天的生活接触,公孙翊也真正确定自己来到的时代,正是华夏历史上又一个黑暗时期。因为再过七年,明朝灭亡,女真立国,从此汉人进入奴才时代。
公孙翊此时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城的县城,新城县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建昌府治下,是一座拥有两万五千余口的小县城。
新城由于地处偏僻,百姓辛苦耕种,生活也是相对安稳,这不一大清早的驿道边上的农田就出现耕田的农户,以及进城贩卖蔬菜和柴火的小商贩。
一路小跑半个小时,公孙翊来到一处宽阔的树林旁,凭着记忆练习了一下当年老爷子公孙安教导过他的剑法和射箭技艺,就这样一个小时下来,他早已经累的筋疲力尽,肚子更是饿的呱呱叫。
深吸一口的公孙翊,一路咬牙坚持着回到了家门口,当看到满头大汗,虚弱疲惫的公孙翊时,正在院里侍弄菜地的老夫人陈氏自是一脸的心疼,赶忙扶着公孙翊关切的道:“翊哥儿,这是咋了,是不是又发病了哟……孩儿他娘,赶紧的出来搭把手……”
看到奶奶那关切紧急的眼神,公孙翊不觉心中一暖,前世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婚了,后来各自又成家,他就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就在他大学毕业那一年奶奶却病逝了,让他难过了好一阵子,如今再次看到奶奶那慈祥的目光,公孙翊不由发现老天待自己真不薄。
“祖母,我没事,就是有些累和饿了。”公孙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饿了呀?孩儿他娘,赶紧给翊哥儿打一碗粥来,再给他煎个鸡蛋。”老夫人扶着公孙翊在院里的竹凳上坐下的同时,回头朝着厨房门口的儿媳妇喊了起来。
“谢谢娘。”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白米粥,公孙翊自是不客气的吃了起来。“慢点,小心烫着。”看着公孙翊猴急的样子,老夫人忙开口劝阻道。
“没事……不烫呢。”公孙翊乐呵着回答着,脸上更是笑开了花,这个家虽然很穷,但有慈祥的奶奶,辛劳孝顺的母亲和一个本分,却把读书考科举为终生目标的父亲,这让于前世渴望家庭亲情温暖的公孙翊心底塞满了满满的幸福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