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追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完结从新兵到封狼居胥

全文完结从新兵到封狼居胥

卫宁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卫宁刘彻,由大神作者“卫宁”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主角:卫宁刘彻   更新:2024-08-10 07: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卫宁刘彻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由网络作家“卫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卫宁刘彻,由大神作者“卫宁”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全文完结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精彩片段


月色如钩。

小山坡上,卫宁和霍去病并肩落座,两名强者刚才的一番比试,让双方都有些惺惺相惜。

霍去病抬头看着星空,问卫宁道:“你今年多大?”

“十四。”

霍去病略显诧异:“这么小的年纪,为什么要来从军啊?”

卫宁想了想,道:“征兵令到了村里,需要出一名儿郎入伍。”

霍去病问道:“其他人呢?”

卫宁道:“他们都有家庭,从军入伍,能侥幸回去的有几个?我不想看到他们家庭支离破碎。”

霍去病对卫宁翻了个白眼,道:“原来你还是个大圣人,那你呢?你的家庭就不是家庭咯?对得起你爹娘吗?”

卫宁摇摇头:“家里没人了。”

霍去病愣了一下,道:“说说。”

“说什么?”

霍去病道:“全部。”

卫宁简单的将自己身世和霍去病说了一些,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从他出生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直到唯一的亲人离世,卫宁便了无牵挂,于是便来从军。

这其中,卫宁省去了母亲的来历,并没有说他的母亲是从外面流浪到浅水村的。

霍去病听完后,愣了好大一会儿,才道:“你的父亲呢?其他亲属呢?”

卫宁摇头:“不知道。”

卫宁笑了笑,道:“我说完了,你呢?为什么要来当兵。”

霍去病想了一会儿,才面色严肃认真的道:“我想击溃匈奴人,让他们不敢南下牧马,让他们见到汉人绕道而行,让后世千千万万人能以我们是汉人而自豪。”

卫宁听后,面颊有些羞赧的红了红。

人家这才是志向啊!和人家的远大志向比,卫宁忽然觉得自己好没出息。

两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熏陶也不同。

霍去病自幼就是贵族了,成长后又被汉武帝召入羽林亲自培养,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武功韬略,享受的资源都是大汉最顶尖的。

卫宁呢?他没有接受过教育,也不认识字,他的三观品德,都是母亲教授给他的。

“你莫要妄自菲薄,这只是我从军的一部分原因,能不能达到都说不定,只是立下个志向。”

“我还有个愿望。”

卫宁好奇的看着霍去病,询问道:“什么?”

霍去病道:“等我建功立业,有了封赏,能独当一面了,就能让我麾下的人帮我去找我的姨娘了。”

卫宁不解的挠挠头:“你的姨娘怎么了?”

霍去病轻叹口气道:“她走丢了,我的长辈们都很担心她,找了许久也没找到,所以等以后我建功立业,有了权势,就能派人去寻找她了。”

卫宁嗯了一声,道:“迟早会找到的,别太担心了。”

“嗯。”

霍去病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挥手道:“走了,你早点睡,明天还要急行军。”

卫宁也跟着起身,道:“你是哪个营的啊?”

霍去病:“我?骑兵营。”

“走了。”

“嗯。”

卫宁盯着霍去病的背影,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羡慕。

骑兵营啊,谁不想进入骑兵营。

可他们这些大头兵,连马匹都没摸过,又怎么可能进入骑兵营。

这次出兵征讨匈奴,出关之后就是骑兵的天下了,他们是最能立功的军种。

步兵和弓弩营虽然也会出关,但步兵的机动性太差,只能跟随骑兵方阵的后方,运气好或许能遇到匈奴人,运气不好就是纯粹出关溜达一圈。

不过步兵若不幸遇到骑兵,极大可能会凶多吉少,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场战争都会牺牲许多步兵的原因。

卫宁有些沮丧。

刚才从霍去病身上获取了1点声望值,这1点声望值也没有任何作用,卫宁姑且就没有去管他了。

卫宁起身回到营帐,夜深已深,他便早早在营帐入睡了。

……

霍去病蹑手蹑脚的回到营帐,这才发现营帐内坐着人,倒是将他吓了一跳。

卫青沉声问道:“你去见那名新兵了?”

霍去病笑着道:“舅舅啊,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敌人袭营呢。”

“少贫嘴。”

霍去病老老实实的道:“好吧,是的,去和他比了一次箭。”

卫青怒道:“你是真闲着没事了,留点体力上战场打匈奴人不行?”

霍去病道:“舅舅,我不如他,那小子的箭术真的出神入化!”

“哦,对了,他和你一个姓呢,叫卫宁。”

咯噔!

卫青神色微微一愣,惊声道:“你说什么?”

在长安城郊,卫青第一次进入军营的时候,就看到一名少年的侧脸,那时候卫青感觉那少年的侧脸那么熟悉,和自家三姐实在太像了。

不过后面卫青因为行军,也就没在意了。

现在听到霍去病说一名新兵居然和自己一个姓氏,这不由得卫青不震惊。

莫非……三姐已经有了孩子?

霍去病知道卫青什么意思,他开口道:“舅舅你莫要激动了,和三姨娘没关系。”

“天下姓卫的人那么多,总不能都和你有关系,我试探过他了,他说他在蓝田浅水村出生的。”

“和自己母亲相依为命,人家出生就在蓝田了。”

卫青略显失望,哦了一声,道:“知道了。”

“成了,早点睡吧。”

卫青挥挥手,便打算离去。

霍去病忽然叫住卫青,道:“舅舅,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将他调到骑兵营来?”

卫青嗤笑道:“你还真是个不情之请。”

“你知道大汉培养一名骑兵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和人力?”

“现在调到骑兵营,从学习骑术,到骑马作战,需要多长时间?”

“莫说这些天真的话,早点睡觉!”

霍去病失望的道:“好吧。”

不过卫青说的也没错,他自己从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汉武帝学骑马了,大汉培养一名骑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现在是打仗,哪有在行军途中培养骑兵新兵的,怎么想也不太可能。

霍去病没有多说什么,只能悻悻然去睡觉了。

……

翌日一早,急行军的鼓点再次响起,卫宁急忙收拾行囊,跟着老李等弓弩营一同开始急速前行。

路上。

卫宁问老李道:“李叔,你说进入骑兵营需要什么条件啊?”

小说《从新兵到封狼居胥》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双腿放松,你越紧张越怕。”

“手没地方放放我肩膀上,你别太用力啊你。”

今日一天的行军,卫宁真累的半死,比他自己步行小跑还要累。

到晚上的时候,卫宁总算长舒一口气,这种节奏他有点不适应。

霍去病拿着一块小瓷瓶来到卫宁身前,伸手甩给他,道:“擦一擦大腿吧。”

“第一次骑马就这样,苦点也是为你着想。”

“距离定襄不远了,你若学不会马匹,就没办法进入骑兵营。”

“我答应过舅舅,到定襄前一定给你训练出来,你别让我失望啊。”

卫宁重重点头,他知道只有进入骑兵营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这里才是对战匈奴的主力军。

这次机会来之不易,霍去病能帮着自己,这实在太难得了,卫宁不会让霍去病失望的。

他认真的看着霍去病,忽然感觉有些梦幻。

他在参军之前,就很想比肩霍去病,因为霍去病对大汉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历史上赫赫有名,一代天之骄子。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居然和霍去病成为了朋友。

霍去病这个人不错箭术和马术都是一流,尤其是马术,今日卫宁坐在他的马匹上,能感受出来霍去病马术之高超。

“别愣着了,我的马给你,你上去慢慢溜达一圈。”

“我先去上个茅房,颠簸了一天,屎都颠出来了。”

卫宁:“……”

“好吧。”

霍去病临走前交待卫宁,不要太紧张,不要太害怕,放松一点,马匹也有灵性。

又让卫宁不要狠狠抽马匹,双脚稍微夹一下马肚子,马匹就能缓缓前进。

卫宁一一记录在心中,等霍去病离去的时候,他便翻身上马。

虽然霍去病交待的挺好,但真等他上了马匹,反而有些紧张起来,双腿崩的笔挺,身躯僵硬。

等马匹前行的时候,他赶紧勒住了马缰,总之他的表现十分糟糕,第一次骑马丑态百出。

这不行啊。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别说抵达定襄学会骑马了,再有一个月,他都不能娴熟的驾驭马匹。

不远处,卫青和中将军公孙敖安静的站着。

公孙敖很不理解,问卫青道:“大将军,为什么要调这么一个孩子过来?”

看着卫宁笨拙的骑马姿势,公孙敖摇摇头,道:“就算再过一个月,都未必会学会骑马。”

骑兵,单单学会骑马是远远不够的,若如此的话,长安所有二代权贵都能进骑兵营了。

一名大汉合格的骑兵,非但要熟稔的掌握骑马技术,还要娴熟的在马匹上运用武器,如此才能上阵杀敌。

现在卫宁的这个样子,就算学会骑马,想要在马匹上娴熟运用武器,岂非痴人说梦?

所以公孙敖很不理解卫青的决定。

卫青淡淡的乜他一眼,道:“你当初上战场不也不会骑马?”

一句话把公孙敖噎的半天说不出话,心道卫大将军这是吃枪药了?我这就随口一说,这孩子还说不得了吗?

……

另一边,卫宁此时坐在马匹上,也没有继续驱赶马匹前行,他默默的打开了声望值系统。


漠南。

此时大军安营扎寨,这几日河套地区安静的有些诡异。

在此前卫青偶尔还能遇到匈奴人的骑兵部队。

但最近不知为什么,整个河套地区再也没有见到匈奴人。

霍去病对卫青分析道:“舅舅,你说会不会匈奴人在酝酿什么阴谋?”

卫青眯着眼,他也试图想过匈奴人会不会在密谋什么阴谋,可这硕大的草原,没有山川河泽,双方大军都摆在明面上,除非他们晚上设伏,可即便晚上对战,卫青也不惧。

他实在想不通匈奴人究竟在做什么。

就在此时,一名骑兵使臣急促抱拳进了中军大帐。

“卫大将军!陛下让你立刻率所有兵马增援定襄。”

卫青狐疑的看着这名使臣,不解的道:“定襄……”

嘶!

卫青倒吸凉气的问道:“定襄出什么事了?”

使臣道:“定襄城破了,陛下已经调了关中所有兵马聚拢定襄,卫大将军现在快些回防,迟则生变!”

卫青神色顿变,扬声对左右道:“收拢兵马!回定襄!加速前进!”

难怪河套地区的匈奴人见不到了,原来他们去攻打定襄了。

可这解释不通,定襄郡防守固若金汤,刚才使臣说匈奴人已经破城了,究竟怎么破的?

还有……

卫宁怎么样了?

卫青心中一紧,翻身上马,带着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回防定襄。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此时的长安城笼罩在雨幕之中。

初夏的第一场暴雨在长安落了下来,整个未央宫在雨幕中显得仙气飘飘,如仙家琼楼庙宇。

刘彻背着手站在椒房殿的廊檐之下,俯瞰着未央宫。

急促的卫士脚步声在雨幕中传来,大理石铺成的主干道上,一名卫士夸着虎步在雨中走来。

“参见陛下!定襄来信。”

卫士跪在雨幕中,双手高高举起。

一名小黄门忙不迭走下台阶,拿起卫士手中的竹简信件,交给汉武帝。

刘彻听到定襄两个字后,面色十分凝重,急忙将手中竹简打开。

只是很快,他紧蹙的眉宇渐渐舒展,从凝重到轻松在到最后变的极为震撼。

他双手渐渐开始颤抖起来,那双漆黑的眸子认真的盯着手中竹简,双手不断地晃动竹简,反复确认,而后才长长舒一口气。

“又是他……”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为什么能一次次给朕惊喜!”

刘彻心跳都开始加速了,本来这次出兵,他本能以为霍去病会给他带来很大的惊喜,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他对霍去病的宠佞是有目共睹的。

但这风头,却被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给抢完了!

刘彻双手背在身后,竹简文书缓缓拍打着自己的后辈,他闭起了眼睛,安静的聆听着椒房殿外的雨幕声。

数日愁眉不展的眉头,此时也舒展了开来,脸上没有往日的忧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轻松。

哒哒哒。

脚步声从廊檐尽头传来,越来越近,东方朔和主父偃一同走了过来。

“微臣参见陛下。”

两人抱拳弯腰行礼。

主父偃干咳一声,轻轻开口,道:“陛下。”

刘彻淡淡的将竹简扔给他,笑道:“你们自己看。”

“定襄郡的危机解除了,匈奴人跑啦!”

“将关中兵士撤回来吧。”

主父偃和东方朔倏地一愣。

定襄郡危机解除了?谁?卫青增援回来了?

两人带着狐疑将竹简奏疏打开,待看完后,两人重复翻阅着文书,深怕自己看错了。

等他们反复确认后,才一脸瞠目结舌,言语都有些打结:“一……一己之力……救了定襄郡?”

“一刀斩杀籍若侯产……”

这话说出来,谁敢信啊?

话本小说都不敢这些写。

太妖孽了!

诚然这奏疏上说的,除了卫宁之外,还有七十多名骑兵。

但那不重要,奏疏上几乎将卫宁在定襄郡的所有表现,都一五一十事无巨细的全部写出来了。

等等!

卫宁!

东方朔倒吸凉气,惊愕的脱口道:“这不是……”

刘彻笑道:“是啊,是他,允文允武。”

“他是蓝田人吧?”

汉武帝开口,道:“赦免其村三年赋税,加封卫宁大庶长爵。”

嘶!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封第十八等爵?!

大汉的爵位共计二十等,从最低等级的公士到最高等的彻侯(避讳,改列侯)

在此前,卫宁以文封爵,只是爵位比较低,是最低等的公士

现在刘彻开口给卫宁封大庶长,几乎就差一步就要封侯了。

这该多么高的荣耀啊,而且还恩荫其村落,三年不收取赋税。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在大汉达成如此成就,说一句简在帝心都不为过了。

“拟诏传令下去吧。”刘彻挥手。

“喏!”

……

一日后。

蓝田浅水村。

家家户户的庄稼已经生长起来,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割。

马里长和几名农夫在田中闲聊。

“哎!”

马村长叹口气,其余几名老汉不解的看着马村长,问道:“老马,咋的啦?”

马村长叹息道:“昨天县里面的典吏发了消息,咱村去年收成不错,今年赋税要提高一成。”

几名老汉登时不乐意了,“凭啥呀!凭啥就提高咱们村。”

“就是,这不欺负人吗?”

马村长道:“咋?你们还有胆子去县里面闹?”

众人缄默闭嘴,谁也不敢继续开口。

“也不知道小宁那孩子咋样了。”马村长忧心忡忡的看着北疆。

当初要不是卫宁,他的长子现在应该去参军,可能已经死在军中了吧。

提到卫宁,大家默契的闭嘴了,他们年纪很大,听说的消息也比较多。

他们知道,去北疆打匈奴人,能回来的有几个啊?

卫宁年纪小,身子又弱,说不定已经死了。

“哎!额欠孩子一条命。”马村长叹息。

踢踏踢踏。

乡村道路上,一匹快马急促朝这边奔袭。

他身后跟着三五名骑着驴子的县衙胥吏。

少顷,这行人抵达马村长前。

“传天子令,尔浅水村免三年赋税。”

圣旨言简意赅,胥吏忙不迭对马村长道:“还不谢恩?”

马村长赶紧感恩,然后不解的问道:“大,大人……咋,咋回事啊?”

那传令骑兵态度倒是不错,笑着道:“你们村落内的卫宁卫大庶长在北疆立大功了,陛下开恩,免除你们村落三年赋税。”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